Search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12月5日,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 (以下简称:高校分测分会)合作冠名设立的“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支撑计划”获得者在第六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大会上现场揭晓并颁发荣誉。
姚文清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秘书长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自成立以来,为高校青年实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合作、创新与发展的平台。本次与赛默飞共同颁布入选“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支撑计划”的获得者,希望借此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实验技术人员,在仪器研制与功能开发、分析测试方法研究、技术培训、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充分交流共同提升,为我国分析测试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冬岚
赛默飞企业市场与传播高级总监
衷心祝贺“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支撑计划”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和杰出科研成果。在这个项目中,赛默飞不仅与全行业共同见证了青年科研人才的卓越成就,也通过积极培养本土科研人才,进一步践行了我们‘创领共生’的在华承诺。赛默飞始终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期待继续与各方携手,为中国科技的蓬勃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成果简介:
原位电镜技术可在原子尺度、动态揭示能源材料的原子结构、成分分布和电子结构信息,是研究成核与生长机理的有力工具。但电镜数据是局域的,且原位数据庞大,限制了原位电镜的广泛应用。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申请人通过将统计法引入电镜数据处理,实现微观与宏观匹配,定量分析了颗粒迁移聚集和奥斯瓦尔德熟化的占比,提出调控颗粒间距与增强金属-基底作用抑制烧结的策略,指导了超小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库的建立。申请人还发展了原子有序度的自动识别方法,揭示了三步成核的机制,调控成核过程,获得性能优异的新型能源材料。通过增大像素尺寸并结合并联读出电路,研发超快帧率的直接电子探测相机,现已研发出成像速率 500帧的混合像素直接相机原型。这些工作的开展加深了对能源催化材料成核与生长的认识,并为实现自主生产直接电子相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申请人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PNAS、Sci Ad、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 50 余篇论文,2020-2023年连续四次入选科容唯安“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成果简介:
准原位 XPS 测试方法是指在对样品进行特定的气氛或温度处理之后,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尽可能消除环境和位置变化对样品某种特性的影响,达到对样品表面变化情况进行准确跟踪及分析的目的。随着催化和材料科学的发展,科研工作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催化材料表面在经过反应气氛和温度处理后的真实状态,对于准原位XPS测试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材料的多样性、实验的复杂性以及XPS 测试的表面敏感性都增加了此类实验表征的难度。申请人通过多年的准原位 XPS 测试经验积累,总结出应用于不同催化和材料预处理体系中的实验方法,并发展了高效准确的准原位XPS 测试手段,可应用于常压及高压气固相体系、高压反应釜催化体系、溶液体系、混合蒸汽体系等,已发表论文30余篇,被引用超 2000次,牵头发布准原位XPS测试方法团体标准一项。作为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一员,为北京大学及周边高校和研究所提供准原位 XPS 测试服务,支撑发表包括 Nature Energy,Nature Catalysis等国际知名期刊文章 20 余篇。
成果简介:
对水和重水进行区分和检测极具挑战性,鉴于光学探针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因此开发新型光学探针并将其用于对水和重水进行荧光/磷光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和重水的光学检测问题,申请人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系列新型有机重水光学探针,其不仅能实现对水和重水的区分,也能实现对重水中水含量的检测,相应的检出限低至0.06vol%。借助稳态/瞬态荧光和红外等多种光谱分析手段,揭示了探针对水和重水进行区分和检测的荧光/磷光分析方法的响应机制是水和重水在酸碱性上的差异和振子强度对发光猝灭能力的差异。此外,申请人利用探针在水和重水中的颜色差异,成功构建了RGB比色可视化传感方法,利用该方法可通过智能手机方便快速地检测水和重水的相对含量。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5篇,同行引用300余次。研究工作也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被英国皇家化学会的Chemistry World 网站进行专题报道。
成果简介:
申请人专注于球差校正透射电镜表征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在材料微观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申请人通过深入创新和发展球差校正电镜表征手法与分析视角,聚焦钛合金、铝合金等结构材料,热电、催化等功能材料以及 MOF、COF、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电子束敏感材料的微结构、缺陷及过渡态区域,助力相关材料微观机制的研究以及构效关系的建立。申请人利用球差校正电镜微观表征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为国内外众多课题组、科研团队与科技公司等提供了大量关键实验数据,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上并获得高度评价。近五年,申请人在该领域发表 SC期刊论文 40 余篇,被引 900 余次,H-index达到18,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体现了成果的研究和学术价值。
成果简介: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也愈发关注,对生活环境体系以及生物体系的深入研究有了更高的需求。科研人员不仅需要影响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而且还要求其存在环境的痕量物质对整个体系的影响。痕量物质的分析检测对分析化学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从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体系中痕量物质的分析为目标,以开发高效分离富集材料,样品前处理方法为突破口,以提高检测方法的便捷性、灵敏度以及准确性为目的,通过光谱、质谱等手段建立了一批针对环境体系和生物体系的小分子和生物酶的分析检测方法。本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被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分析化学领域TOP SCI期刊收录论文14篇,单篇最高他引62次。培养研究生4人,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
成果简介:
准原位 XPS 测试方法是指在对样品进行特定的气氛或温度处理之后,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尽可能消除环境和位置变化对样品某种特性的影响,达到对样品表面变化情况进行准确跟踪及分析的目的。随着催化和材料科学的发展,科研工作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催化材料表面在经过反应气氛和温度处理后的真实状态,对于准原位XPS测试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材料的多样性、实验的复杂性以及XPS 测试的表面敏感性都增加了此类实验表征的难度。申请人在通过多年的准原位 XPS 测试经验积累后,总结出应用于不同催化和材料预处理体系中的实验方法,并发展了高效准确的准原位XPS 测试手段,可应用于常压及高压气固相体系、高压反应釜催化体系、溶液体系、混合蒸汽体系等,已发表论文30余篇,被引用超 2000次,牵头发布准原位XPS测试方法团体标准一项。作为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一员,为北京大学及周边高校和研究所提供准原位 XPS 测试服务,支撑发表包括 Nature Energy,Nature Catalysis等国际知名期刊文章 20 余篇。
成果简介:
表面与结构表征能获取材料从表面到体相的结构信息,是材料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针对催化及能源材料的表面与结构表征难题,发展了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方法,为材料的成分、表面元素与化学态、表观形貌与孔结构、表面应力分布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揭示了材料催化性能提高的内在机理。通过XRD、BET、SEM、TEM、XPS 和 PL 等多种表征技术,建立了相应的表面与结构的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揭示了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开发了一种 XRD用控温附件,解决了样品从低温跨越到高温的测试问题,有利于对材料在宽温度范围的结构变化
成果简介:
申请人通过LC-MS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的特发性类性肌病(IIM)亚型血浆中的代谢物,利用血黎中的代谢物构建了多个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将不同的IIM亚型区分开(Clinical and Experiment Medicine、第I作者,IF-5.057):通过对早产相关的细胞外囊泡胎质组的研究发现,微囊泡中的PS(34:0)、PS(0-42:0)、PI(0-36:1)、C24(OH)sulfatide和PE(O-33:0)这$种腊质可以很好地预测早产的发生(AUC-0.87)(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第l作者IF-5.37:前期研究分析了CEA糖基化修饰的变化和肠癌进展的关系,发表在Clinical Proteomics,1F-5(第|作者):开发了两对相互正交的非天然氨基献编码工具,实现在同一种蛋白中同时引入两种不同的非天然基酸(Nucleic acids research,共」,IF=19.16):同时参与脂化氢基酸插入大分子药物的质谱鉴定工作(Angewandte Chemie,IF-16.823):就临床蛋白从组学研究进展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明了一种多糖中寡糖的纯化及质谱鉴定方法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博士后期间将Pater-Bnchi反应与质谱技术结合应用于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研究中,申请到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成果简介:
对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准确定量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 建立高效灵敏的痕量重金属离子分析方法有重要意义。针对聚焦重金属离子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套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开发了磁性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并与 ICP-MS 联用,建立了基于功能化磁性材料的 MSPE-ICP-MS 分析方法,完成对海水、湖水和大气颗粒物等真实样品的测定,方法线性良好、检出限低、再现性可靠,有效改善了痕量金属离子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良好的再生特性促进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研究成果为金属离子吸附、萃取等相关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撑,促进了分析技术的绿色低碳和质量提升。该成果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为国产仪器研制、生产工艺优化和产品研发提供了评价依据。依托成果发表论文 13 篇,支撑国家基金 2 项,标准 1 项,授权专利 3 项,横向项目 3 项,教改项目1 项,学术报告 2 次。将分析技术转化为育人优势,支撑本科生毕设 2 项,市级大创项目 1 项。
成果简介:
针对“2021 年中国科协10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铝合金超低温变形双增效应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发现超低温下铝、镍、高熵合金等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能双增的新现象,但受现有技术对超低温环境和复杂应力下材料微观变形表征技术的制约,首次提出“扫描电镜超低温原位拉伸系统设计与构建 ”。通过自主研制的一套扫描电镜超低温原位拉伸系统,设计开发原位拉伸台及控制软件,实现在超低温环境(-196℃)下,对材料微观变形如裂纹萌生与扩展、颈缩及断裂等动态过程中的原位表征。发表论文 10 篇、授权专利 15 项、参编书籍 1 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1 项,支撑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负责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黑龙江省 D 类高层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该扫描电镜超低温原位拉伸系统的成功自主研发,对解决卡脖子关键设备平台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鲜出炉|第六届赛默飞青年人才支撑计划公布,高校分析测试协会青年部大会圆满落幕
赛默飞与高校分测分会再续合作新篇意,赋能本士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差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分支机构,是学术性的非营利组织。宗旨是推动全国高等学校科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事业、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同时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担任首届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
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是在原“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简称“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研究会始于1986年12月,初期以教育部属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为会员单位组建,后期发展到全国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已有33年历史。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是高校大型精密仪器集中专管共用的开放共享平台,不仅支撑学校科研、教学,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通过建立高水平的检测人员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骨干,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